案例对比

wework

Untitled

在查找we work的布局和愿景时候,发现这些资料:

WeWork的创始人之一诺依曼曾称WeWork为“全世界第一个实体社交网络”,他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能够处理空间租赁、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大规模商业机器,希望WeWork能够孕育出无数个成功的企业。

怎样打造一个空间,让员工走进来时就感到开心、振奋和激励。这种观念上的转变非常重要,而WeWork正是致力于唤醒这一意识的公司之一。我们要做的,是打造一个重视更好的人际交流的办公环境,这很重要,因为工作场所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现在很多人在不工作的时候就是看手机,但他们总归是要放下手机,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的,所以打造一个能够鼓励真实交流的真的很重要。对我来说,未来的职场就是美妙的人性出现的地方。

我们的下一步是拓展线下布局,更好地服务会员,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更多的联系。那么多优秀的人散落四方,我们要想办法把他们联合起来。这件事想想就令人激动

我们已经在这么做了。我们如今有了公寓产品WeLive,正在向多个市场推广;我们收购了Meetup,这将增强我们的技术,帮助我们实现促进工作场所的人际交流;我们还有了自己的健身中心产品Rise。所有的这些产品都是为了一个使命——释放人性。

在我们进驻更多的城市后我们的业务价值也会大大增强,会员会在各个城市间流动。当然,随着我们的成长越来越多的人会对我们有所了解。WeWork社区的力量将壮大起来,这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件好事。


706评论

可以看到,Wework的布局已经在共享居住,和创新教育领域有所投入了,包括创建了公寓产品WeLive,教育产品Wegrow, 同时,查到了诺依曼的一些背景资料 ,也很有意思,他出生 于以色列的基布兹,一种传统合作社模式的农场,只是他觉得在以色列,基布兹这种传统农业模式的合作社已经失败了,他想在资本主义美国创建一种契合资本主义市场的新概念的基布兹社区。

我觉得背后可以深挖很多东西,最后还有两点需要说下:

1)关于社区和活动

wework强调真实交流的社区氛围,为了增强社区的交流技术,还特意收购了美国比较流行的活动发起平台Meetup,关于这个,我有3个质疑的点

第一,我怀疑wework是否误会了社区运营,我觉得强硬将两个不太一样的群体(wework租用联合办公空间和Meetup发起人和活动参与者)搭在一起, 我觉得是很难融合成为一个社区的;

第二,不是说收购了一个工具社交类产品Meetup就可以给社区增强技术带来活力,可能有辅助作用,那么,是不是由一个社群内生的环境 ,自然演变出来的更合适的社交模式(甚至活动发起模式),反而是更加重要的,而不一定是Meetup的模式。

第三:在wework扩张到中国等国家的时候,在有着很明显的文化差异的现实面前,我很难想象国内租用wework的初创公司员工, 会在wework的APP上自然的社交,更不用说和北美wework使用者形成一个社区了。

2)关于wework实体社交网络

就我自己了解的一些情况,国外的wework会员社区不了解就不说,中国国内的话,我觉得很难想象中国wework使用者,会自然的将一个联合办公空间的共同使用者当做社交圈子的一部分,中国人很早就有将同事,和朋友分开的习惯, (这个也是Likin这类的产品在国内没有市场的原因),而且,和西方人享受工作的 状态不一致的是, 即使是很多创业者,也只是将工作当做谋生赚钱的手段而已,所以,你可以想象,在wework场景里面,感觉就类似公司上班认识的同事,或最多可以稍微聊聊日常一起打个球啥的,如果需要发展到进一步的“实体社交网络”,我觉得,可行性很低。